2
痛定思痛,她借助父母的帮助,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重新让自己的公司运作起来,而自己也一改往日的颓废,再次变得神采奕奕。在一次偶然的饭局上,她居然与前男友不期而遇,鬼使神差的两人再次走到了一起,然而,二次的重逢并没有找到曾经激情四射的爱情生活。
两人走到一起没多久,小玉就开始不断的和男孩子吵架,不管事情大小,一吵起来就会歇斯底里的闹,对男孩子又踢又打,没完没了的发泄,这样的生活耗尽了两人的所有心力,接近崩溃边缘的他们来找我咨询。
给我讲诉事情经过时,小玉的情绪极不稳定,而男孩子由于自己有过错误,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里:在自己人生一穷二白一无所有的状态下,小玉拿出自己所有的钱,精力与人脉帮助自己,到头来自己回报她的是背叛与离开。
我问小玉:“你恨他吗?”
“恨!恨不得杀了他。”小玉答。
“那你为什么还要重新开始呢?”
小玉瞬间气息弱了下来,身体也随之绵软下来。
我知道,小玉内心最纠结的部分被我击中了。
恨在小玉的心里肯定是有的,但这恰恰是源于小玉对男孩的深爱。因爱生恨,因深爱而生大恨,这是小玉本质的心理动力特质。小玉内心深处爱和恨纠缠在一起,她无法把它们梳理清楚,我问小玉那个问题的目的,就是在爱恨中间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把二者分开,但是小玉茫然了,在她内心怎能把这爱恨分开呢?
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认同,心理学是解读人类情感的最好工具。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说,本质上解读了“爱恨情仇”的密码,如果再把“爱恨情仇”缩成两个字,就是“爱”与“恨”,爱恨的产生与转化在亲密关系中大量的出现,要想真正的了解转化的心理动力,就必须从精神分析的原理入手,从爱的产生到如何转换为恨,探寻出清晰的心理操作过程。
爱本身是一种潜藏的交换关系,我需要得到爱的回报,如果你没有给我或者不符合我的预期,我就恨你无情无义,因此恨是得不到的爱。恨就是爱,爱就是恨。我没得到爱,我就得到了恨,就形成了恨。有时候爱的期望越高,一旦得不到,失望转化为抱怨甚至仇恨的力量就会越强。
爱的生成需要五个核心元素组成,这会伴随一个人较长的人生阶段,特别是16岁之前的人生阶段,爱一旦初步形成之后,就像一盆花一样,需要被照料,需要空气,水分,阳光,如果这些呵护不够或者不当,花儿就会枯萎就会死去,死去的花儿就形成了好比恨1或者恨2的机制,而得到充足有效的空气,阳光,水分的花儿就会形成“爱+爱=爱”的机制。
3
爱的五个核心元素
共生:指两个产生情感联系的人有相似的情感土壤,二人都依靠这个土壤喂养心灵,地面上分离,地下面盘根错节,你我不分,因此共生。最有说服力的是血缘关系,因为血缘关系的基础建构在人类情感的最深层部分,那个情感土壤养分最充裕,供给也最直接,所以最容易产生爱的情感。母亲和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系叫做母爱,是最好的共生产生的爱的情感,而且,这个情感力量持续的时间也最长。
关注:两个不同的个体要产生情感联系,要有情感信息的流动,关注就是情感信息流动的过程。对对方的存在感兴趣,有了解的欲望和动力,面对对方时还能够打开自己,愿意让对方看到自己从内心里流淌出来的情感信息。类似于傣族的泼水节,你喜欢谁,就往谁的身上泼水,被谁喜欢,就乐于对方泼给自己的水,一来一往,流动着的情感就在自己和对方心里生成了。
接纳:情感信息进入到我们的内心了,就会有一个评判是否符合心理愿望的过程。你泼水把我泼个透心凉,我觉得好还是不好呢?觉得好,我在内心会认可接纳你浇水给我的过程和结果,会对泼水者有好的感觉,爱的情感基础就具备了。
认可:和接纳不同,认可是更深层次的,接纳的信息进来了,个体要在内心深处反复咀嚼和消化,在咀嚼和消化的过程中,个体会沉淀出一些深层和内在的感觉,会升华出二人关系的抽象和更有意义的部分,情感的力量会几何级放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表达的不仅仅时儿子穿上母亲缝制的棉衣,更深层次的是母亲对子女的牵挂和子女对母亲的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