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宝宝哭闹的常见耳疾急性外耳道炎初起时,家长发现

[复制链接] 0
回复
130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社会热点

78

主题

366

帖子

81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12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7-7-3 09:3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江苏盐城
导致宝宝哭闹的常见耳疾
急性外耳道炎初起时,家长发现患儿不断左右摇摆头部,时而还将患耳与肩部相摩擦,伴有哭闹与发热。若将手按压他的耳屏或牵拉他的耳廓,则哭闹更凶,有时还见黄色液体流出耳外。急性外耳道炎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可以蔓延至中耳而引起急性中耳炎,后果更为严重。治疗可用消毒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充分清洗耳道内的分泌物,然后再用2.5%氯霉素甘油或2%石碳酸甘油滴耳。滴耳时患耳应向上,滴药后轻轻地按压耳屏数次。使药物能进入外耳道的深部。

急性中耳炎患儿表现为耳朵疼痛,啼哭不止,并经常用手抓耳,伴发热、拒奶等症状。如果伴有鼓膜穿孔,还可见粘液脓性分泌物流出耳外,患儿听力减退。患了急性中耳炎,应该积极、彻底地治疗,防止转为慢性。治疗急性中耳炎,可以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患耳用3%双氧水充分清洗,若鼓膜未穿孔可滴2.5%氯霉素甘油,鼓膜穿孔可滴0.5%金霉素溶液。同时还应注意改善和保持鼻腔和咽鼓管的畅通。

慢性中耳炎患耳内经常流脓,并且可引致外耳湿疹,俗称“黄水疮”。患儿耳朵刺痒、烦躁不安,常用手抓耳。水疮,破溃后流黄水,可以形成痂块,痂块脱落堆积在外耳道可影响患儿的听力。慢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与急性中耳炎类同。此外,长”黄水疮“部位应经常保持干燥,黄水较少时,耳内可用10%氧化锌软膏、可的松软膏或1%龙胆紫等涂抹,黄水较多时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局部清洁或湿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