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盲区1:用药太早
有的孩子刚刚流点清鼻涕或者咳嗽两声,家长就立即给孩子吃上药或者去医院,而这样很可能孩子病情本来不重,但是由于保暖太过或者到医院后的交叉感染导致孩子病情加重。
盲区2:滥用抗生素
有时候,我们会把抗生素当作一种“万能药”,一有感冒、咳嗽就用抗生素,一有发烧也会马上服用抗生素。
盲区3:滥用维生素
维生素在宝宝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
盲区4:一病多药
一些妈妈在给宝宝用过一种药物后,发现并没有效果,于是就想着换一种药试试看,殊不知,这样多种药物齐头并进。药物过杂,互相之间作用可抵消,而毒性反应却相加,不仅疗效不好,而且会出现不良反应。
盲区5:糖水服药
许多妈妈在给宝宝喂药的时候会发现,宝宝不愿意喝带有苦味的药物,于是便用糖水给宝宝服药。殊不知,糖中有较多的钙、铁等矿物元素,可与中药中的蛋白质起化学反应,并在胃液中凝固变性,继而混浊沉淀,致使疗效大打折扣。
盲区6:症状缓解就自行停药
许多药物需要吃足一定疗程,但有的患者往往吃了一段时间后,自己感觉症状缓解了便擅自停药,或因为忘记服药而导致不规律用药,这都是不对的。
盲区7:盲目相信中药更安全
一般,西药在药品的说明书里会注明,禁忌症和不良反应,可能会让有些父母觉得,西药太不安全了。于是选择些中药,因为中药的说明书里写着: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