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盐城市文联工作会议上,李有干、杨国美、蒋婉求、徐新华、臧科5名成就卓越、德高望重的文艺家被授予“首届盐城市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文艺家们在获奖感言中说得最多的是感谢和感恩,他们的质朴语言和人格魅力,让我们领略了大师和大家应有的精神品质。
李有干,86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他先后发表出版了三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在全国、省、市多次获奖。至今仍笔耕不辍,被誉为苏北文坛常青树。 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曾这样评价老师李有干:“他对文学的执著,是我在文学界所认识的师长及友人中,无一个能相比的。” 而他的作品,始终把握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特别是他创作的儿童文学,不仅给孩子们以欢乐,并用他苦难的童年生活,引导少年儿童了解历史,尊重苦难。其代表作《大芦荡》出版后,被称为中国儿童文学优秀的乡土文学、少年版的“白鹿原”。 如今,86岁高龄的老人,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势头。他告诉盐城晚报记者,他创作的长篇小说《蔷薇河》将于今年出版,并由二十一世纪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8本文集。 代表作:长篇小说《大芦荡》、短篇小说《黄鳝》、中篇小说《小孤舍》。 【获奖感言】我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走向文坛,与文学结下了情缘,至今已67个年头。我时常自问,在这漫长的创作道路上,做了些什么,写了多少,能留下几个脚印?文艺终身成就奖,不仅给了我完美的回答,并将激励我继续前行。
杨国美,72岁,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国际摄影家联盟(GPU)会员,盐城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大丰区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1986年开始拍摄麋鹿,30多年来,杨国美坚持拍摄麋鹿,春去夏来,从未间断。杨国美的麋鹿照声名远播,被誉为“中国麋鹿摄影第一人”,2016年更是摘取中国摄影金像奖。其麋鹿、人文、风光作品在全国性摄影展中获过金、银、铜奖,300多幅作品在62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举办的国际摄影展中获得金、银、铜牌及勋带奖、优异奖等奖项。部分作品曾在全球百余座城市以不同形式亮过相,3幅作品被收入小学语文教科书。 “绿缘”是杨国美的微信名,他说“绿缘”昭示了自己从事摄影艺术的心旅:一开始拍麋鹿是兴趣,后来成为一份责任,并逐渐变成一种艺术追求、一种使命。 代表作:《欢腾》《初次下海》《丛林五月》《梦幻故土》等。 【获奖感言】获得终身成就奖,首先要感恩麋鹿。它那“四不像”的神奇形体、特有的绿色文化内涵深深感动了我,让我三十年初心不改,用敬畏之心与感激之情抒写着麋鹿传奇。更要感谢伟大时代给了我机遇,为我指明了创作方向,从而成就了我的摄影梦。我会继续用镜头,记录更多的麋鹿故事、人间的真善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奉献给社会和人民。
蒋婉求,62岁,中国音协理事、省音协副主席、市音协主席、国家一级作曲、教授。 在蒋婉求的眼里,每一次生命律动都可以成为跳动的音符。她的代表作《淮河诉》《黄海随想》《江淮情韵》《海之恋》等,都在娓娓诉说着淮海地域的风土人情,深情讲述着她对这方土地和人民的热爱。 她曾是纺织姑娘,凭着对艺术的满腔热爱和执着追求,考上了剧团,调到了艺术学校,逐渐成长为省艺术教育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一级作曲、教授……蒋婉求用生命中燃烧的激情和川流不止的追求构筑了独特的艺术人生。 她的音乐作品16部获国家、省级奖,国家、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音乐成语故事》等3部专著被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收藏。 代表作:《淮河诉》《黄海随想》《江淮情韵》。 【获奖感言】感恩盐阜大地,是这片热土给予我艺术的滋养,是这里的父老乡亲哺育成就了我。虽然我不是盐城人,但我最美好的时光交融在这座城市里,我的音符、旋律中自然流淌着对这片热土的挚爱和咏叹。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年轻人为这片美丽英雄的土地、这里可爱可敬的人民书写、歌唱。
徐新华,62岁,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如今创作有27部大型剧本和近百篇戏剧小品、散文、随笔,曾获全国、省、市级艺术奖项近百次,其中,淮剧《小镇》获第十五届国家文华大奖。 十年磨一剑,《小镇》的出世,历经了徐新华的十三次修改,堪称真正的沥血之作!3月17日~18日,携着一串串耀眼的荣誉,淮剧《小镇》于北京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反响热烈,并再次得到专家、观众和媒体的高度赞誉,大家一致认为:《小镇》是近年来戏剧舞台的高峰之作,这个戏对淮剧艺术的提升、对中国戏曲的推动毋庸置疑! ”如同那种相濡以沫的爱情,不是一见钟情,却让人不离不弃!”徐新华如此形容她与戏曲的关系。怀着虔诚之心,她一直为盐城地方戏的发展而努力。任市剧目室主任期间,她一直积极致力于巩固、发展我市戏剧创作队伍,由她推出的“戏剧创作盐城现象”,已在全省、全国形成影响。 代表作:淮剧《小镇》、淮剧《大路朝天》、扬剧《县长与老板》等。 【获奖感言】得知获奖,诚惶诚恐,荣誉来得过早,且分量太重,于正在路上的我,它是鞭策,是肯定,是厚望,是信任。它激励我,继续探索,继续尝试,继续超越,继续攀登;它提醒我,不骄不躁,永葆初心,步步坚实,不断前行!
臧科,78岁,书画家、作家。 习艺入道,以致敬业终身。“既入此道,矢志不渝,文化自觉,不忘初心。”78岁的臧科说,文化艺术,是他倾其一生的职场。臧科从事文艺创作多年,重点在书画创作上,在高峰期创作的作品,数、质均佳。 他的书画作品在市、省、国内外参展发表数以百计,曾获铜奖、优秀奖、一等奖、文化部文华奖最佳创作奖等,有20余件入编典籍;碑林、廊刻石,各方收藏等,无以数计。在文学创作上,写作散文、专访、序跋、书画评论等二百余篇四十多万字,在省内外媒体以及专业杂志上发表并多次获奖。已出版“书画文”作品有《臧科书法册页》《臧科书法集》《臧科艺文荟萃》。国家邮政局发行《当代中华文化名家》个性化专题邮票,为其出专版一套16枚。文集《书兰情韵》即将付梓,今年出版。 代表作:《臧科书法册页》《臧科书法集》《臧科艺文荟萃》等。 【获奖感言】跋涉50多年的文化苦旅,我和文艺结下不解之缘。书画文章都已冠名成家,作为文化人,我梦想成真。终身成就奖,这是一份厚待,是肯定,更是激励。我热爱这一事业,我不会因奖自足,停下艺文的脚步。回报社会,服务于民,虽年事已高,我也不忘初衷。事业无穷年,永远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