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未来之路 | 到底该学韩国,还是学德国

[复制链接] 0
回复
191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社会热点

385

主题

1061

帖子

265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51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10-12 14:3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江苏盐城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发展智能制造,专注制造领域的核心技术,从本质上来看,《中国制造2025》两化融 合的指导思想,与德国工业4.0异曲同工。毫无疑问,在汽车领域,德国车是鼻祖,是工业4.0的最佳实践者,同时也是高性能产品的代表,所以我国很多自主 品牌把学习德国造车技术和工艺看作首要任务,这也顺应了整个制造行业的趋势。



到底该学韩国,还是学德国?



近年,起步较晚的韩系车,却凭借良好的感官品质在全球市场迅速崛起,现代起亚更是跃居全球第五大汽车集团。 于是,一时间,汽车行业掀起了学现代、学起亚的热潮。其实,从根儿上来看的话,现代、起亚也是从模仿德国车起家的,只是,后来韩国人在汽车造型、内饰等影 响感官品质的关键要素上下了一番苦工,逐渐形成了自身特色,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过了它的德国老师。



那么,对于自主品牌而言,问题就来了。是先向鼻祖学习制造技术,提升性能,还是向进步较快的现代、起亚学习专注感官品质?前者难度较高、投入较大,但却可以带来实质性突破,甚至获得登顶的机会;后者虽然不是终极目标,但投入较小,可以较快地获得市场认可。



一家企业的精力固然是有限的,但在学德国还是学韩国的问题上,笔者还是认为,车企可以尝试坚持性能和感官品质 两方面的同步提升,即便这样会走得慢一些。从现代此前销量大幅回落,以及随后不遗余力地推出高端品牌捷恩斯的例子,也能看出,品牌要向上走,不能单单靠感 官品质。当前社会环境下,消费需求的更新速度总是超过产品升级速度,在看惯了光鲜的外形和内饰后,消费者一定会寻求速度、操控等方面的性能刺激,彼时,需 要企业拿出强悍的技术才能讨好市场。



关于性能的一切核心技术是始终不能放手的主线,在此基础上的感官品质提升,才算得上锦上添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