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7-1-9 10:43 |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社会热点
金牌会员
 
- 积分
- 1349
|
最近全国都进入高温天气,尤其上周,本市也出现了几天酷热难耐的情况。记者从本市几家医疗机构了解到,近期中暑的患者不少,更有严重中暑的患者达到热射病的状态,并有人因此去世,应引起重视。
长跑引发"热射病",奈何跑进"鬼门关"
张先生(化名)在一万米长跑过后,突然晕倒在地,不省人事,同事赶紧将他就近送至大连市友谊医院。刚被送入急诊时张先生处于昏迷状态,高热,呼吸弱,被确诊为"热射病"。急诊医护人员马上实施紧急抢救,抽血化验、补液、降温,因张先生的情况危急,随即转入内科 ICU 病房进一步救治。据内科 ICU 主任董志扬回忆,张先生早期还能自主呼吸,后期由于脑水肿加重,脑实质出血,昏迷加重,自主呼吸逐渐消失,同时伴发多器官损害,包括肝脏、肾脏、血液、脑、胃肠道、肺、横纹肌溶解等多个脏器都出现衰竭,后继发休克。尽管医生给予 20 多个小时的全力抢救,但还是没能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
无独有偶,7 月 14 日日间中心医院急诊科先后接诊 3 位高温中暑患者,均诊断"热射病"。患者年龄分别为 62、77、93 岁,均因"发热伴意识改变"来诊。体温明显升高,两名患者体温 42 度,一名患者 39 度。患者均意识不清,最高龄的患者来诊已处于休克状态,并在急诊进行了心肺复苏,完善检查后均收到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
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纪颖介绍,入院后三位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多脏器功能衰竭,93 岁患者因病情过重于 15 日凌晨 1 时死亡。62 岁患者在积极治疗后意识恢复、体温下降,于 15 日家属签字离院。还有一位患者目前还在救治中,目前仍低热,生命体征不稳,病情危重。纪颖表示,这几个老年病例提醒大家,对于老年人来说,酷暑时节家中的降温散热要做充分,保持通风,在出现中暑相关症状是要提前引起重视。
"热射病"不是简单的中暑
可能有很多人都没把中暑当回事,认为只要多喝点水,吃点解暑药,到阴凉的地方歇一歇就好了。但是,中暑也分轻重,严重了真的会要人命。
根据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往往在 38 ℃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躺解衣,降温,补充水和盐分,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常发生于初次进入高温环境工作,或运动量过大时,大量出汗且仅补水者。常变现为训练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平卧,补充盐水或饮用电解质溶液可迅速缓解热痉挛症状。轻症者可口服补液盐,脱水者应静脉输注生理盐水 ( 0.9%NaCl 溶液 ) ,并做好积极转运准备。
热衰竭:常表现为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有时可表现出肌肉痉挛、体位性眩晕和晕厥。热衰竭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所以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热射病:也是最严重的一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昏迷。
并不只有暴晒才会中暑
有的人认为只有长时间暴晒才会中暑,其实不然,引发中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暑的发生不仅与气温过高密切相关,也与空气湿度有关。比如,人们在看似"凉爽"的闷热潮湿的天气下,容易放松防暑的警惕性,这时即便人体大量排汗,热量也很难散发出去,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体温会迅速上升,进而引发中暑。另外,高温来袭,空调成为很多人的避暑利器,但是空调的出现,使人们的热耐受能力普遍下降,对高温气候的恐惧感也在加大,一旦出现异常高温天气,高危人群就容易出现中暑,死亡率很高。
炎夏体育锻炼必备防暑锦囊
第一,要科学安排炎夏的锻炼时间,最好不要在一天中最热的时段锻炼。锻炼半小时左右,应该在荫凉处休息 5 到 10 分钟,并适当补充水分和盐分。平日里缺乏锻炼的人,应该不做或少做持续时间长、体力消耗大的运动,尤其是在中午。另外,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进行太极拳、游泳、慢跑等较为缓和的运动项目比较适宜。
第二,要注意补充相关营养和水分,尤其是要适当增加食物中蛋白质的供给量,设法提高食欲,适当补充维生素 B1、维生素 B2 和维生素 C。在水盐供应上,要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原则,不宜暴饮暴食。锻炼或比赛后,盐类的供给量宜从常温下每日 10 至 15 克增加到 20?25 克,可饮用含电解质饮料、盐片或菜汤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