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盐城2民 于 2019-8-5 09:49 编辑
从2017年开始,全国各地新能源汽车企业不断涌现。传统汽车制造企业、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甚至出现了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制造行列的“新势力”、“新部队”等。从去年开始,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进和本地汽车制造企业多达4家左右,譬如,DYK、北汽、华人运通、奥新等企业。
我们知道,目前社会公众对新能源汽车存在的不足主要是:续航里程短、电池的技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革命性突破、换电池价格昂贵、充电桩不够等等方面。我们还知道,新能源汽车的存在问题不会一蹴而就,有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大量的高精尖技术来支持,当然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今天,我们先谈谈如何使新能源汽车充电方便?即社区充电(因为人人都有社区)。
虽然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但充电桩的建设与运营成为困扰乃至阻碍其进一步爆发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背景下,是否存在第三充电路径?
目前,有企业已经和国家电网进行对接,尝试找到一条新路径:以社区为基点,以一种比当前普通私人充电桩更智慧、更简便的方法解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充电难题。7月28日,双方合资的“****智慧能源服务公司”正式在深圳揭牌。一同宣布的还有国网恒大与恒大、碧桂园、万科、融创四大国内地产龙头的签约合作。
一头与国家电网合作找到第三解决方案,一头联合房企打通方案落地通路,半年多以来在“造车”上动作连连的恒大也开始在社区充电上有所作为。什么是第三路径,其核心是什么?通过第三路径,它的目光最终投向了哪里?
2019年2月,南京一位居民花费40万元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不过在车子买到手之后发现,物业不允许在地下车库安装充电桩,导致他根本无法在小区内充电,而外面充电的价格非常高。这样的困惑不仅是他一个人的,而是整个新能源汽车用户都可能会碰到的。
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同时,充电桩成为所有新能源汽车车主都绕不过的一道“门槛+难题”。从去年开始,我国充电桩的发展已由初期“跑马圈地”式的重建设,调整为“切合需求”的重运营。车主也好,行业也好,对他们来说,充电桩符合需求以及使用率提高成为问题所在。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用户面临的充电选择有限:要么使用外面的公共充电桩,要么在家里自建私人充电桩,而这两个选项都有不足,都不能有效满足用户的需求。公共充电桩虽然充电时间短,但是覆盖并不太多,而且数量出奇的少,有的可能离家很远,且花费不小;私人充电桩则面临建设难题、维护维修难题,费用谁出等问题。
居民区内的电网都是普通家庭用电,在小区设计时电网已经对平时最高电流量做了规划,新能源汽车充电会为小区电网带来压力,这也是当前充电桩进社区时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公共充电桩、私人充电桩之外,新能源汽车车主是否存在其他选项?
在我们都离不开的社区(网格化模式)这一系统下,车主只要将新能源汽车停到自己的车位,充电枪插上某公司的智慧充电盒,扫描二维码并输入充电金额,智慧能源服务系统就会根据需求,自动在用电低谷分配充电,充电后自动断电。
与现在主流的两大充电方案相比,这一系统显然是一个现实与理想兼有的选择。理想的是,它可以最大化满足车主的充电需求,在自己小区的停车场车位上就可以办到,而且价格适宜。现实的是,它不像私人充电桩那样需要自行改造电网,而是通过某企业的充电盒接入电网;而且能自动在用电低谷时充电,也不会给当前的电网带来太大压力。
这种新路径、新选项,是某企业对社区、对居民核心需求的深入洞察,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痛点的深入分析,也是能源强国实践的具体体现。
网文说,对房地产行业来说,社区管理可能是整个生产销售链条的终点,但随着越来越多房企向物业、服务延伸,社区成为了新产业的起点。如何进一步服务社区居民成为它们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构想中,“社区”是核心。
对社区居民来说,汽车以及配套服务是需求点之一。随着电代油进程的加快,新能源汽车配套日渐成为社区的基础设施,毕竟社区是新能源充电的主要场景。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41%的车主使用小区私人充电桩,37%的人通过家里插排拉线充电,占比远高于其他方式,围绕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的交流慢充桩仍然是电动汽车最主要的充电方式。而智慧充电系统正是在这一结论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它,恒大为自己找到了切入新能源充电的最佳路径。
如今,某大企业的这一构想通过与国家电网的合作得以实现,其智慧充电业务将迅速覆盖全国的5468个社区、872万户、约3100万业主。以社区为原点,某企业的智慧充电盒的基本架构已基本完成。如果说它从技术、生产端打通了新能源汽车的奇经八脉,那么现在,从消费终端入手,它已打通新能源汽车的任督二脉,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资源疏通了这个行业。
“绿色发展我先行,智慧充电心连心”,更联着最终用户的心。除了能利用用电低谷充电,“智慧能源服务系统”的另一项特殊之处在于,它将每一辆新能源汽车都变为了一个蓄能器,实现与电网的互动:在用电低谷充电,在用电高峰向电网放电。
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8000万辆。按照每辆车平均50度电的蓄能量,这些新能源汽车将相当于一个超40亿度电的蓄能电站。以此,国家电网可以实现削峰填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当前我国正在转变能源利用方式,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早在于2017年联合发布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中明确提到,到2020年清洁能源要成为能源增量主体,非化石能源占比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而在能源的使用与消费中,汽车是主要角色之一。依托最新的智慧能源服务系统,中国西部、西南部、北部的水电、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将能有效地应用到数量庞大的新能源汽车上,促进清洁能源的消费与使用,实现绿色发展。
当前的这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新选项、新路径是一次对新能源充电、对能源利用的创新:在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同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以及我国能源结构性改革。
我们知道,每一次技术革命背后伴随的都是能源革命。在第四次技术革命背后,除了有信息、生物等技术的运用,还有隐藏于底层的能源变革。通过新能源汽车,国内很多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业已参与到这场变革中。
今年8月初,盐城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倪骁骅在盐城智尚汽车小镇的讲座沙龙上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将是发展的大趋势,更是一场汽车的深层次变革。尽管新能源汽车目前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不如意,但是我们非常乐观看到其宏大的未来,因为有国家政策的支持,顶层设计,也有社会发展和能源、环保的需求。新能源汽车存在问题,需要科技支撑和时间的支持。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目前的能源(动力)问题,是采取风能、电能、太阳能还是氢燃料技术,都有选择,都有待继续突破;在续航问题上,也不是续航能力越强越好、也不是续航越远越好;在更换电池的价格上,未来肯定会大幅降低;在老百姓遇到的最常见的充电桩问题上,盐城市和全国都在努力,多建设合理的公共充电桩。“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但是,我们也需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齐头并进,同步发展。既保护了环境,又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岂不是更好的事情?
对于充电难问题,充电桩少的问题,我们还认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还是需要通过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不能默守陈规,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不突破,要敢为人先。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良好的势头,新能源制造和研发聚集区的产生,就是明证!
供稿:盐城智尚汽车小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