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
家园
群组
手机版
开启辅助访问
请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快捷导航
01
盐城网事
02
休闲灌水
03
房产楼市
04
美食天地
05
我要结婚
06
亲子乐园
07
旅游休闲
08
拉风汽车
09
精彩活动
10
文坛雅苑
11
分类信息
12
情感交友
13
休闲娱乐
14
公益风采
15
家装频道
16
户外运动
17
教育医疗
18
电脑数码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当前位置:
»
论坛
›
论坛导读
›
盐城网事
›
帖子
返回列表
五个女博士提示您:立夏-祛湿吃苦勤锻炼 凝神静气重养心
[复制链接]
0
回复
12503
查看
春风得意
春风得意
当前离线
积分
330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房产信息
578
主题
687
帖子
3301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33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669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30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6698 积分
积分
3301
串个门
发消息
加好友
打招呼
楼主
电梯直达
分享到:
发表于 2023-5-6 18:15:18
|
只看该作者
|
正序浏览
|
阅读模式
IP:四川乐山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王安石《初夏即事》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是标志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心在五行属火,与夏季阳热之气相应,故为阳脏,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并主神志。其次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其应虚里,在液为汗,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从而构成一个动态的、整体联系的心功能系统。夏日火气通于心,易烦躁不安,出现失眠、口腔溃疡等上火症状,因此立夏养生首先要"养心"。
五个女博士提示您:饮食养生
---祛湿吃苦温补阳气---
饮食上,要把握“春夏养阳”的原则,选择生姜、韭菜、大蒜、芥末、洋葱等具有温补阳气、有辛味生发的食物;还可选择食用一些如淮山药、芡实、赤小豆等祛湿的食物,以去除体内湿气温补养阳。
立夏时节建议少喝清凉饮料,少吃生食,避免寒凉伤阳气,同时用甜食养脾气,多甜少酸,达到祛湿养脾的目的。补充优质蛋白质也是立夏饮食需要注意的地方,可选择肉类、鱼类、豆类,另外记得选择深色蔬菜以补充维生素。夏季适当补充如苦瓜、苦菜、苦瓜叶等苦味蔬菜,达到养心清热的目的。
五个女博士提示您:行为养生
---调整睡眠增强运动---
夏日因日照时间延长,昼长夜短更加明显,此时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要相应的调整,建议晚上10点之前就寝,早上6点左右起床。睡眠建议遵循“子午觉”原则,即子时大睡,午时小憩。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半小时为宜。午睡醒后不要立即起床去工作或学习,建议静躺10分钟后再起床。
五个女博士提示您:“没过五月五,不要收被褥”。这是因为在端午节前,天气没有规律,有时白天十分炎热,到了晚上却气温突然下降,被冻醒,这些情况下稍不留意就容易受凉。因此睡眠要关注保暖,以保障睡眠质量。
五个女博士提示您:立夏运动要顺应自然阳气的发散状态,适当增加活动量以有助于激发阳气,外达气血。适当的排汗是人体排出不慎所受之寒邪的有效途径,建议多增加室外活动,适当晒晒太阳。当然,如果稍动则大汗的人,则要防止剧烈运动而大汗导致的伤津耗气,所以多汗的人可选择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练八段锦、打太极拳或做瑜伽拉伸。
五个女博士提示您:心理养生
---戒躁戒怒内心安定---
人体五脏功能活动与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相互通应,心与夏相通,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很容易产生烦躁情绪,导致心火过旺,引发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受情绪起伏及气候外感因素的影响,发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
五个女博士提示您:因此,立夏养心是第一要务。养心要做到“戒躁戒怒”静养身心,保持内心安定以降心火。此外,保持平和心态和愉悦心情,有利于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也可以减缓新陈代谢,减轻夏日的燥热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收藏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使用
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快速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Copyright © 2008-2017 盐城盐邦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Powered by
Discuz!
X3.2
苏ICP备16039772号-1
苏公网安备 32090202000136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22173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