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当“挂名主编”当休也

[复制链接] 1
回复
163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9-15 10:46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信息监察员

    323

    主题

    346

    帖子

    184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43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8-1-4 07:0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P:江苏盐城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部分高校教师为评职称,争相购买图书专著的“挂名权”。围绕着图书专著的“挂名权”,一条灰色的利益链已经形成。从内容代写、主编挂名到代购代销,都有人专门负责。
      
        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对学术道德的亵渎。然而,有不少人对教师买论文、抄袭乃至做“挂名主编”抱有同情之理解,认为在当下的职称晋升机制之下,教师们这样做也是情非得已。甚至有人认为:既然许多人或明或暗都在这样搞,又何必顾忌脸面和荣誉呢?
      
        平心而论,当下的职称评价体系对论文、专著的要求过于严苛,确实有待改进。然而,我们主张放松职称评价的论文专著要求,并不意味着允许教师学者滥竽充数乃至欺世盗名。论文也好,专著也好,必须要有相应的学术水准,以学术垃圾替代真正的研究成果,在任何制度下都是无法容忍的。以此为理由为当“挂名主编”的做法辩护,无疑是十分荒唐的。
      
        面对确凿无疑的错误做法,我们决不能以“法不责众”为由熟视无睹。“大家都买论文”,并不是一条有效的辩护理由,而只能说明某些高校教师的无耻已经达到了一种“集体共谋”的程度。这样一群论文“窃贼”,对自己的做法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堂而皇之地在那里为人师表,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根本就是学术界的耻辱。学术研究不是生意,如果让这样的人混入高校教师队伍,无疑是教育的悲剧。
      
        在“挂名主编”这个问题上,让人触目惊心的调查结果表明:从教师的个人操守到制度的栅栏,所有的环节全部失守。若想斩断署名权买卖的灰色利益链,就需对各个环节都进行“加固”。
      
         首先,在学术界,每个人都应坚持“有所不为”的底线观念:既然投身学术,就应该对得起自己的初心。个人不能总是把学术不端的问题推给“环境”,个人的良知和学术道德,应该是防御学术不端行为的第一道关口。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做到“两手抓”,一方面,对于仍在攻读学位的青年学者,应大力进行学术伦理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取得教职的学者,高校也应加强监管。
      
         其次,构建严密的学术审核机制也很有必要。论文发表、专著出版应当依从学术的标准,而非个人晋升的需要。香港大学教授徐国琦在其学术自传《边缘人偶记》中写道:“在西方要出版专著不容易,尤其是在大学出版社出书更难。因为著名的大学出版社,不管是他们约请的稿子,还是自己投稿的,首先要得到至少两位审查者的匿名推荐才能出版。两位匿名审查者是由出版社自己找人,作者并不知情。”这样的制度,值得我们借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1 00:11
  • 签到天数: 11 天

    [LV.3]偶尔看看II

    社会热点

    1799

    主题

    5242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我的微信公众号:二民说事,欢迎添加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571
    沙发
    发表于 2018-1-4 09:38:41 | 只看该作者 IP:
    我的微信公众号:二民说事,欢迎添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